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昨天有个患者,对我说,她用狗在网上狗了些文章,说桑菊饮加减也能入营入血。/ f* q! X \' j+ T" B
# l7 L& z" o1 }( v
0 ^* V8 C" r4 y( C3 |+ t 桑菊饮创方就是立法于卫分和气分的,名方有专攻,攻的是病机。虽然看上去很多名方能“治万病”,其实是方子对到了病机。
8 B; X w; N' Z% w8 l8 C
: \6 E9 V' J! R$ d% C6 T" ]* S& W3 ?: z
卫气和营血,病机不同,病位不同、病情不同,用桑菊饮加些入营血的药,去治热入营血的证,就好比让海滩边的救生员,穿上消防服,冲到火海里去救人一样。虽然都是救生,但知识不同,碰到的情况的应急处理不同。不但可能救不了人,这救生员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以至于影响真正的消防员去救人,因为还得先救他,至少是要先把他给赶出火场以免影响正常的救火程序。
8 I. o, _2 ^$ V, M+ l8 `8 D; g# ?7 x" Q! S" V2 A ^- t
( e; \! T5 I9 Y/ W" b0 q. G1 p& D 后世的中西结合者,其实多数是学温病入门的,因为现代中医临床与理论上,以温病派的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上至中央保健局,下到各省的领导保健小组中,中医名家组成里,也是以温病派的为主。去任何一个地市级以上的九三学社,里面的中医专家,也是以温病派的为主。即使是伤寒派占优势的北京中医大,和火神大本营的成都中医大里,温病派的势力都很强大。
- ~2 U3 Y4 l. o7 {9 b5 k
/ { D* R8 `8 a$ [- S) }! O a8 m% _# V* N: G6 G
学温病更难,因为辨证方法更多,因为还有很多理论还处于争议之中,还没形成象《伤寒论》一样的纲领性地位。但因为自己的导师、自已的教师多数是研学温病出来的,所以很多中医学院出来的,对桑菊饮特别有感情,就跟学《伤寒论》的新手一样,对桂枝汤特别有感情一样。这都是一种初学者,对初学方剂的一种学习时,产生的不自觉的神话作用。
2 l* m+ g) R4 H% M8 i, m' A% }7 \' ]3 d3 H+ F: ^. D
0 t ?7 O( s: y* K2 R0 F: x
故而,在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下,上网狗文章就要谨慎了。光用狗狗些文章上来,自己不看,看也不懂,反正就是先帖上来再说,这跟文学城的健坛里的“科学家”和推荐偏方、象数疗法的没区别。都是自己一窍不通,伿凭着会用狗的本事,狗点东西上来冒充自己也是个“专家”。
+ N/ K8 S0 L& B3 @- P- V2 t: H K. x: O8 E. p
: x; f4 T! ?% j5 H d 用狗来指导你的生命是很危险的,这个我在群组中曾多次提到。前些天,也有人曾问我该如何简单识别这些文章属于广告软文、哪些属于学术文章。就是一句,改革前与改革后。
5 J. s0 ~8 `3 G- k5 @; K4 G9 C1 e y
8 S: F2 q! Y: P0 X! W. p' B$ g
79年前出版的,没有广告软文一说,而且那时的学术不用造假,也无需造假,拿出来的都是实打实、硬碰硬的东西。现在要么就是为商业运作而写软文,要么就是为应职称评定而写的学术文章,临床数据造假是业内的共识,所以我常说句,有的医案,就当小说看看,因为很多医案就能透射出作者对方剂、对病机的把握是错误的,临床的描述自然就是加工了的,凡加工过的,就是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