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 秉持纯正
  • 辨证论治
  • 敬畏生命
  • 呵护健康
  • 查看: 2492|回复: 20

    [不懂就问] 《黄帝内经--腹中论》伏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0 23: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黄帝内经—腹中论里有两种伏梁,为什么?他们的发病原因是一样的吗?第一种有根之伏梁似乎没药可治,是真的吗?
      j) Y1 L9 c; [, ^4 F# b/ J
    发表于 2015-9-21 0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 |8 M; \( A! L: R4 k* v8 z5 _8 o'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 s! R1 p5 T" E9 V  w$ h( p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0 ?9 `7 X7 p% D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W* p4 z, p2 e) I) A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i; |( w1 c; ?& f
    帝曰:何以然?2 M& Q3 ~+ q; e: J* P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 M) h* Q0 }3 @$ H
    8 p% [/ E( S! w$ a5 L# T7 J* D1 y4 ~* Y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 u/ L  E$ e/ P1 N% P$ S- C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0 A; _' c7 p3 R! r: I
    3 \7 e7 G% ]3 ~: ^# p

    7 T7 K# z. H$ T5 O- V; i3 c( Y+ @* {
    **************************************************************************; ]4 }% U2 d" I9 \" K
    ) v2 S3 y4 p9 b6 I, E" n) c
    伏梁就是后世说的癥瘕积聚里面的癥积。
    1 [% z2 K2 u& G* i! F! U1 v" A! Y- k$ @+ P* S/ Z/ [8 }8 e5 F- ~; U
    《内经》中,前一个伏梁是血证,攻则死。说论在刺法,但刺法里并没有写,有可能是后世抄较《内经》遗漏。$ m6 E  h2 j0 d8 f2 k! D$ o1 K
    $ Z1 e# c9 j& l5 }2 N( y. ?
    后一个伏梁,是气证,攻法,则会尿失或尿涩。) F" n$ p6 K! y7 L6 P

    ' l3 Y9 b" v/ a. K! o% _! t% b! D- h3 o
    / e+ m  z8 a! d/ G" N4 s1 K) p" q1 U# D( f% m$ r* [
    其实还有瘀证、痰证、湿证导致的,《内经》的年代尚没有对此证提出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所有证型的研究。
    ) H8 Y) J: `3 [: I: J8 m
    * Y) ^) Q8 |8 t* h" H2 ^. H( D
    9 p4 K* J/ T& g. G后世从张仲景开始有明确治法后,历代都有很多医家对这证进行阐述和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3 \9 ~/ u: H5 {: K; J" s4 z; u) v2 U9 \( l) S

    4 H/ I1 N; a0 w( `: Q( V4 x+ U&&&&&&&&&&&&&&&&&&&&&&&&&&&&&&&&&&&&&&&&&&&&&&&&&&&&&&&&&&&&&&&&&&&&&&&&&&&&&&&&&&&&&
    ! P) w+ V! K/ X! D( y+ l% H( a+ @; m& @! z& r
    最重要的是,有古代医家提出,《内经》长于按摩、针法、灸法,不长于汤药。
    - G9 T% P/ l) d7 C* c
    0 u' W: t8 I2 F切按,是指按摩手法中的切和按,说用这方法会导致患者剧痛欲死。这个死,是形容词,痛的要死的意思。) M4 G; a& P& }

    + b3 w' ~1 ^5 K) q# x我赞成这个观点,而按摩手法中,腹中有脓肿是严禁用切按的。
    , m9 U9 I9 I4 L0 q6 O9 {" y% J* ?8 H9 k9 n/ m8 A
    在临床中,癥积属于常见之病,不是必死之证。
    ' T5 h7 I/ d1 ?/ Y
    7 I& K$ E$ Y% w3 E8 K& B' p另外,无论是分气证、还是血分证,癥积都不会用攻下法,因为本就不属于急证。
    " C+ l; p5 K/ }* Z( E: g5 G

    点评

    前一个是脏病,后一个是腑病对吗?  发表于 2015-9-21 2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09: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郎中的讲解,非常清楚。
    发表于 2015-9-21 1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题,好解答!~~~我都看不懂~~~

    点评

    我很赞同!: 5.0
    我很赞同!: 5
    握手  发表于 2015-9-21 20:15
    发表于 2015-9-21 12: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瘀证,是用血府逐瘀汤吗?无论脐上脐下?
    发表于 2015-9-21 1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郎中讲解,学习了。
    8 t1 `* k( ~* C/ n9 J( E4 N
    发表于 2015-9-21 12: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问,谢郎中解答,, 就是还没有学懂
    发表于 2015-9-21 1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_831:}
    发表于 2015-9-21 13: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i- d8 q  y0 b. g" V; H$ a" W
    猫大你就等着郎中来PIA死你吧~~~~~~~~~~人刚说了不能把症状组合起来当成那啥病机~~~不能见到YU,就来个血府逐瘀汤。。。。。9 h5 p# Q/ T/ J( o
    要四诊合参。要分析细节。要整体抓病机。。。。。。。。理法方药。理和法。最重要~~~~
    3 P. l" z0 L9 D5 \" M" `5 K
    ' G+ I" l, @6 P# x' Y. ?
    发表于 2015-9-21 1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舞者女 发表于 2015-9-21 12:12
    2 d7 i3 _9 _; ?) b猫大你就等着郎中来PIA死你吧~~~~~~~~~~人刚说了不能把症状组合起来当成那啥病机~~~不能见到YU,就来个血 ...

    : d8 E( m) c! i9 b* y; o) {% k1 A5 ]# i- C0 G
    我刚戴好了钢盔!我这帖一发出去就后悔了,我的本意是问辨好证后该用什么方?
    ) I* A! }6 f, i; S4 g/ r) H- ~

    点评

    瘀证本就不是一个血府逐瘀汤能解决的。  发表于 2015-9-21 14:04
    发表于 2015-9-21 15: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和中医知识都比较差的人,轻轻地飘过。。。
    发表于 2015-9-21 1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ruima 于 2015-9-21 17:56 编辑
    3 j- r* ^; @+ G  U. N% \# ]5 K1 a4 G5 z( F
    典型的不明觉厉。佩服。郎中说这病不打紧,得了也能治,俺就放心地腾云驾雾飘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21: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郎中 发表于 2015-9-20 21:35
    % n. T  j0 J- n8 c* A1 s. E4 U原文:
    4 l- m9 F8 i& ]5 e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q, V$ x' G5 s3 G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2 R# P* _8 |$ k" K$ g% h! z0 |; U% D8 `
    郎中,我记得张子和似乎对此证用的攻下。也可能我记错了?+ d6 b, t$ e5 }* L
    发表于 2015-9-22 1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lar_bear 发表于 2015-9-21 20:20 2 b; m" E- D9 ?; i2 x  G0 E
    郎中,我记得张子和似乎对此证用的攻下。也可能我记错了?
    ( D. o0 |8 `( @' d7 X: p% O
    张子和,称张从正更妥点。从正是名、子和是号;是攻邪派的创始人。$ s3 B6 E1 o8 i! d" L, q. g4 U
    大家学他的东西时,要注意有个时代背景。' q) a  w. u8 F! i' b' A
    8 Q' _/ p+ t1 X  h- v+ X
    我们现在的中医,很少会有急、重证在没有受西医干扰影响而直接来治病的。0 I. _$ N$ L  P

    7 L) P+ [1 p) A. w现代的中医,都是在帮西医擦着屁股,面对的是一个个被误治了多年的病患,故而扶正比祛邪更为重要。6 d- S! k% c- ]3 I. }5 q6 W! j9 i
      l* {, s* R) t9 h% z6 W* M

    , S4 X+ u* L# W( r就以你爸的病来说,当初就一个胃热盛而导致的气血不和。一上来,就是大剂量的白虎承气汤一类的攻下方子,什么事都没。
    ! v5 K& T) `/ `( m
    $ A' L% x% w$ ~% M- e* o; Y3 T而现在呢,能用这方吗?为什么?不是你爸的正气都给那些管子啊、西药啊给折腾得快光了么?3 k, J5 u% D6 i# [" y

    $ z/ F! z1 C+ H6 ~" z' r8 P这时不扶正,还攻邪?这不要了老爷子的命么?对吧?
    6 d+ q8 [& Y. L
    4 V5 F9 [3 f, I
    9 c' {) ]$ h+ L$ `
    : m. T9 G! s$ z# j' t********************************; I+ n4 V2 P$ @8 v! a9 E
    ; I8 J& d$ O( K& y) o
    象那个治好了几万人,但就治死了几个人的神医胡万林,我一直就怀疑他偶得的一本方书,其实就是张从正或是攻邪派的小册子。, x7 z; R/ Y; C; W2 W% |# m

    2 ?- _8 N2 R- W另外,张从正也不是一概的都用汗、吐、下三法,他也强烈要求辨证,对什么情况不可汗、什么情况不可吐、什么情况不可下都有写。' P5 h& ~9 E/ P+ N9 [

    & k& }- q" c2 x  Q$ \: m他的攻邪,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都学李东桓的温补,而无论什么病都只温补。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拨乱反正的说法。. S1 D, U5 _2 p. e& U: {

    , z2 A7 I2 p. U0 Q- u6 ?
    & @3 v: t6 [% B: x5 x
    $ ]- s7 l/ \% q0 d+ S( D1 W# w2 m

    点评

    好帖!: 2.5
    好帖!: 5
    西医西药治过的病人,不一样。  发表于 2015-9-23 01:10
    好帖!: 0
      发表于 2015-9-22 11:43
    发表于 2015-9-22 1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班的问答,膜拜一下。
    发表于 2015-9-22 1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帖,膜拜。
    发表于 2015-9-22 1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郎中 发表于 2015-9-22 09:14
    4 e& g& g; v6 d% G张子和,称张从正更妥点。从正是名、子和是号;是攻邪派的创始人。6 p# h9 ^3 Z( ?6 x& C# W' l- q
    大家学他的东西时,要注意有个时代背景 ...
    ' K+ v/ v6 _2 J5 j* I: t
    我知道自己问了低级问题,面壁着呢。但宽慰自己说,老话说得好,常年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经常问问题的,也会包不准哪天问个白痴问题。还是勤问着点好。' n( Y% N" M$ k- T
    发表于 2015-9-22 12: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郎中学习后,发现一些听起来很吓人的病名,中医都是有说法,有治法的。1 i' F$ |' W# }0 K! L' P
    中医太厉害了。可惜,中国没有大力推广中医。( j7 f, R9 L: {/ e$ G; m
    我觉得,可能在某个时候,某个点上,会有一个契机,中医会被更多人认识,比如说,一个信中医的领导人?
    发表于 2015-9-22 1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莲厚朴 发表于 2015-9-22 11:33
    2 t7 h$ Q% Z1 Z; Y: v* m跟郎中学习后,发现一些听起来很吓人的病名,中医都是有说法,有治法的。; `: k+ g7 v4 H) k9 E! Z+ L" \
    中医太厉害了。可惜,中国没有大 ...
    8 S  @7 }6 {9 m$ r6 U% W. z* {( J  X
    正是领导人基本都信中医,或是都知道中医的确是有用的,所以中医才能得以保留,否则早就除掉了。西医叫嚣全面取谛中医的浪潮,隔个几年就躁动一回,但从来得不到卫生部响应。% ^/ _7 i& S, i9 T: X3 V
    / H& Q$ h3 U# ^; q) i* t' G
    为什么?就因为中央领导真的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 b3 a& N" W  f* e0 A& b& n: b
    $ U# Y7 J- K8 Q+ L% s5 ^
    % F, c, f# N1 V  J5 c6 E
    只是中医不能象西医一样好复制而蒙人,治得好就是治得好,治不好人家病人就不舒服。哪能和西医比,你不舒服,都能拿出一大堆科学数据让你信,你真的没病。你给他治死了或丢了半条命,他同样都能拿出一大堆数据证明他没错。只是过了二三十年,才承认这个是医学上的认知错误,但绝对没有赔偿。
    5 D! y# y" \+ S9 o
    ; b0 v% j" P& A; F/ j; r1 M# j. b
    # z, b3 |7 e- i; C3 A. `; D, ?  s7 ?2 S9 K" @% }: y% B9 L
    5 A# l9 C: L& B: ^% V7 M
    2 A( o% \8 W0 }+ e4 K1 d" P# v
    发表于 2015-9-22 20: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城郎中 发表于 2015-9-22 11:37 ( Y. K7 F9 K3 o4 x4 p+ E  q
    正是领导人基本都信中医,或是都知道中医的确是有用的,所以中医才能得以保留,否则早就除掉了。西医叫嚣 ...

    ( z/ n/ r& I" }" I  L4 E/ M嗯,想想也是的,领导人应该领略到中医的好处,相信他们的保健是一流的,看看现在他们的寿命就知道。
    " I- K) K1 N$ k, K5 f西医太强势了,最近还出了个关于降血压药的所谓研究报告,我没仔细看,大概说是一定要吃降压药,云云。说实话,我个人不太认同这个所谓的研究结果,我有个熟人参与研究的,前段时间还在招募志愿者做试验,没想到报告这么快就出来了。8 t$ c9 B2 A% a: F* Q& z% c
    : t8 I3 K; s, |' _6 _, z5 S1 b
    在这里学习后,认识了不拿病名套方子,辩证施治的传统中医,我非常信服。
    : m6 ~. [9 b8 {2 K5 ?" y9 y相信中医的人还是很多的,在广东,有不少私人诊所,病人很多。
    7 g" }6 Z, U" J0 ?2 d1 s7 D5 N6 a& A3 d! X! J4 C4 e
    * V" L+ D6 Q% W, O$ \+ R! n! m5 Z
    发表于 2015-9-24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高大尚的讨论,我轻轻飘过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邮箱

    GMT-4, 2025-2-7 14:04

    纯中医 chunzy.com

    Authentic Chinese Medicine (AC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