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ck6 于 2013-8-25 09:56 编辑 . L0 e% {& p* J0 k7 Y6 V* c
; \. g3 K) R v& D2 ^# V* i! X风温,一般发生于冬春两季。只要是冬天不冷,春天不暖的怪天气时,这风温病就常见。西医多称流感、非典,猪流感。。。。认为是病毒,往杀毒的方向走了,所以基本上死人的现象就很多。中医一看。。。。0 k" i/ u% }6 F" S9 ~$ Q
J# _% l4 G, P$ n$ D. V+ I
2 S3 O {2 h+ Y
风温病,最伤的就是阴虚的和阳盛的。鬼佬们特别怕风温,风温(西医多说流感、什么猪流感、鸡流感、人流感、马流感一大堆的)一来,就整片整片地倒下。西医认为是病毒,往杀毒的方向走了,所以基本上死人的现象就很多。
. d, D$ C! v% \5 ?9 i1 h, q
8 L( e. R, \, }1 [2 C4 ~( e: ?& i! A( B2 E2 j% z- F& `3 N/ K
中医一看,哦,内热嘛,脏腑有热嘛,保津液啊。这人有了津液,脏腑的热也就退了。西医认为什么发烧都得发汗,而这种风温的发不得汗,如果津液已经枯了的,再发下汗,就抽搐了,就角弓反张了。所以才会有治一个、死一个。# f6 ?9 Q8 }" Z' x+ B0 X
' m$ V* f+ ^4 S- x" z" P/ R/ j
2 _: R; ^- H% j* F% R+ e
中国人,其实“湿”气重的人多。早上起个床都想多赖会儿的,就是体内有湿,这体内有湿,不管是寒湿的人,还是湿热的人,这平时日子不怎么好过,但来这风温时,日子就好过多了,因为体内有“湿”啊。就是染上了感冒,这也好得快。
, u. t% s% Z) M! c c3 K, `3 W+ h' [' i, C
) ~/ l6 u) q- m: O3 |& L# a) x
为什么猪流感、非典死的都是些“平时身体倍儿棒”,不抽烟、不喝酒,常健身的?就因为这些人身体太好了,好得体内没多余的“湿”气,再一染这风温,又让西医给发下汗,不死也残废了。8 ^- v1 n% s% G i1 u: B5 K
3 }/ R4 S. ?" Z$ _ q" z, x7 W
1 k1 ?1 @6 k: G风温,就一个渴!就一个嘴皮子干,孩子说不出渴不渴,或科学地暗示自己多喝水的人不知道渴不渴时,就拿凉水拍一拍后脑,发际处的脖子上,就风池、风府穴,只要感觉爽的,就是风温。只要感觉风寒的,就会刺骨或哆嗦或冰得刺痛。
! k% r# v, B9 E8 b; D
2 u+ a: I9 `2 v4 E5 X: a9 E& n8 g
* t+ r0 Z* X+ h5 j# g6 r1 d! J古典: 请问郎中,有湿热的人在风温时,是要发汗还是保津?好像打感冒疫苗后,就是感冒,热度也上不来,但鼻塞,头疼也很难过,这样的情况,小柴胡汤还管用吗?
6 }; ]4 j, E! B1 U! G g, y6 I' L0 G
/ R9 T" X$ d" K% b. O郎中: 你说的症状,不象风温,而更象暑湿或称为中暑、暑温。 一般用藿香正气水。 + R, ~( a/ ` x- b0 T4 M8 F
- w, [0 @4 q3 j
; d' A n0 n! ]2 p, F i
likemywxc说:怎么看是风温还是暑湿?) H$ _! ^: F' }4 l, i/ O7 m$ N
/ l- H E q+ T1 a& K- o" E8 [
郎中: 两种是不同的病,不要因为都是外感病,就只盯着常见外感症状, ! o# Y3 p4 }3 A, s
怎么看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人哈,都一个鼻子两个眼哈,真难分!呵呵,为什么难分,因为你压根就没去分别。 0 V. H t" X0 V9 Y0 P
, ]9 v! G; `8 f. P
8 O! F: w9 J0 Q
soccermom 说: 我二月底回到北京就感觉干,早上醒来嗓子干鼻子冒烟,一天到晚不停喝水喝蜂蜜水吃酸奶,但依旧喜吃热的。约两周后不那么干了,胃里也觉得凉了下来,然后就有点便秘,接着嗓子疼咳嗽打喷涕流鼻水,因为正赶上雾霾,以为是过敏,吃了一粒抗过敏药,又怀疑是感冒,喝了一管柴银口服液但感觉胃里不舒服。第二天早上发低烧,按照郎中教的冷水拍后颈,既不觉得清凉舒服也不觉得难受怕冷。去门诊部看中医,却叫我验血吃抗菌素和甘草片。请教郎中,我这算是风温还是风寒?
5 S+ M# I h1 u f2 q+ T5 v
, l" ?) y% ?, B* |# R L郎中:这更象是营卫不和,而非感冒。
7 C$ c8 x( f( z$ A4 r: Y8 @! A+ I, R* w8 r) W) d6 {& q! o7 \
8 ]2 Z* @3 o8 |' v% j! ACarriecatt:郎中,复习了营卫不和之后还是不太明白,足球妈妈的症状经过那么长时间即没有加重也没有痊愈,而且除了便秘所有的都是比较“外面”的症状,所以知道是营卫不和吗? 她刚刚开始的嗓子干鼻子干像是风温感冒的开始啊,嗓子干不算是渴吗?* m J" r" U9 v7 B. z3 x& v1 W
, |2 j% N# d* u2 M- r" J5 v
还有另一个问题,平常说的水土不服,是不是也有营卫不和呢?
9 k6 R/ E6 T! ^. k* F5 n& n
$ z. }. n* ?* T4 k& J+ l郎中:水土不服是脾胃不适。7 d. D m+ n. G/ o& F: l/ w
- c( `; l- Z3 s- }1 }
# v0 ]+ J0 M4 ~5 M+ x足球妈的原因是:开始大量地蜂蜜水和酸奶,还连续两周,就转寒了。这时,是喝碗热辣的热汤面,发下汗就没事了。但又吃抗过敏感药,又吃治温热病的柴银液,寒气更郁在表而发不出,于是有了低烧头痛。如果此时,依然吃碗热汤面,还是吃完擤把鼻涕,诸症皆去。4 O5 o, s- l O
/ e3 [1 \ |* D' O) |3 e/ l
小贝bunny 感冒除了风寒和风温,还有别的型吗? 象喝小柴胡汤的少阳半表半里,属于什么?& A0 w7 y: ^# {( O# E+ {6 a, W
去冬今春,上面说的三种都得过了。对照郎中说的症状去感觉,真的各自符合。虽然感冒难受,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K3 q; A% d+ b* {
+ T8 n, y# L D郎中:主要就寒与温两大类。 其它的是各自细分的症型,那就太多了。" T9 O1 c h) d0 F/ ?% n
《伤寒论》+《温病条辨》都不能全部概括。( r3 V1 `# h j% R, X& `' R
8 h5 z2 |- d! r" v2 r4 s
" `& l$ k$ e' g. A) }2 \' [Q: 有湿热的人在风温时,是要发汗还是保津?好像打感冒疫苗后,就是感冒,热度也上不来,但鼻塞,头疼也很难过,这样的情况,小柴胡汤还管用吗?
* T3 b( k7 z8 b) v
, q) N1 ^; g* e. R% n8 O郎中: 你说的症状,不象风温,而更象暑湿或称为中暑、暑温。一般用藿香正气水。我一向把“湿重”之人感上风温,也归类于“湿温”、“暑湿”,甚至为了让人听懂,会说“中暑”。就如在上面对古典说的,用藿香类的。
4 \( o4 _' D6 P+ p9 e/ G( V# B% T/ t4 h" \+ ?9 R" K
湿温初起,禁下、禁汗、禁润。其中这个禁润就是禁止增液。7 D. [+ A! c- ?6 @& d
1 A, {: J4 l; U3 I! N9 ^- ]3 b* B2 i* ^
舞女说: 又不让出汗。。又不让增液。。。这怎么这么奇怪啊。。。不出汗好理解。。。不下(下就是二便吧)。。怪怪的。。。不让增液。。。。那就任由其津燥吗。。。。) d/ [' S' J9 ~ t
% d) x5 f# x1 }0 u$ O) m; _8 I; w
郎中: 湿温是温病中的一个大类。 风温、春温、湿温、秋燥、冬温等。0 ~ `, H. Z- C& h& i
湿温的治法有三法:祛湿、清热、扶正。, h* m S7 [5 P8 ?3 u
4 ^( T" ?7 j" A; v9 T" ^
5 x2 i# p- ] y# z5 _8 q% I招财猫: 我女儿3年前11月得了一次感冒,现在记不起太多症状了,只记得和平时感冒不一样,晚上像打摆子一样,一会儿冷(浑身发抖,盖被子都不行的那种),一会儿有发热,高烧39度,反复如此,我们看着都吓人,以前去急诊都要等上个四五个小时,折腾了半夜也不给什么药,所以孩子对去急诊有抵触心理。先前给吃一袋风寒的感冒冲剂没起作用,中间有吐又泻,我忽然记起又吐又泻,可以试试藿香正气丸,吃了一次,症状大有缓解,再吃一次,基本好了。当时对中医还不像现在这样了解的多些,侥幸对症还是心有余悸。这种症状是否就是郎中所说的湿温?我女儿体型不瘦稍胖,且舌体有些胖大,请问郎中,平时如何除湿?
' T+ O9 L7 L: C$ G6 k本是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证。
8 D! B3 z. p5 B ^6 [ ~7 \$ n5 X X! c+ k
郎中:小柴胡证禁汗、禁吐、禁下,因为半表半里伤的是津液,汗、吐、下都会伤液。
3 b- b- y5 ^# v: R& U7 W' A发汗就错了,又吐了又泻了,这时本来津伤,会由半表半里转向阳病里热,一般吐泻重是用葛根芩连汤。如果不吐泻,变大热、大便硬,尚无大汗、大渴,用大柴胡加石膏。
( e! {3 i" Q% j5 O6 n有大汗、大渴、大热、腹不胀,白虎加人参汤。大汗、大渴、大热、腹胀拒按,先与小承气汤,大便不下只转矢气(放屁多),再用大承气汤。
_! @8 R( y9 [但用了藿香正气丸,本是用错了药,为什么反而缓解了呢?因为本身偏胖,虽汗、吐、下了,但体内仍有津液。又因藿香正气丸止了吐,自然地能喝水了,加上本身身体还不错,水喝多了,体内的热也跟着消了。, N. M* \+ |+ v, }3 F1 _
一切,只是人的生命相当的奇妙,人的自愈能力比药物能力要强大的多得多。
6 B& G3 T) {: t- w* p# I
6 G2 Z/ ?$ t A0 t9 h' s8 c
G o' L- {' ~1 }招财猫:倒吸一口凉气,还以为是对证才病愈的呢,谢谢郎中解惑。哪种情况下是藿香正气丸的适应证?是否是在夏季里生病没有寒热往来,仅有吐下的情况? 8 }6 h/ I; ?) h2 w' p
湿温是温病中的一个大类。& }" R1 K4 N0 H1 _
5 W6 \+ u: b$ \8 v, m$ i郎中:藿香正气丸:
5 j$ j. B/ Y" Z头闷重,象戴了个厚厚的、湿重的大帽子。恶心、呕吐、下泻。全身没力气。提不起精神。
* O# ] V+ ~+ B m
! f) `: P# g# @; z% Y6 O小柴胡证,头不是闷重感,而是眩晕感,是感觉天旋地转的那种。
7 u4 \7 p2 p. A! C8 l8 z* [+ ]' ]' E [/ S @8 v
《温病条辨》卷一 上焦篇* q! N1 Q: T7 C3 V" Z# ]3 d6 u
( F0 |# m1 S3 { E, v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金燥烈之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 r7 v E& p* x i1 M1 p7 W$ L
9 i! w' _2 D7 ]( e+ d/ j
《温病正宗》[下编·正宗辑要第四章·分症] 八、冬温
+ f3 T0 o2 i9 r# Q- A1 X6 ]5 e! q2 z" [) ]/ _3 k% `, M; Z9 F
叶天士曰∶入冬以来,暴冷折阳,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必从太阳。若渴能饮水,即是里热见证,不得纯以表散。
7 f7 O5 e# D# b; r8 M) F- V( |! y T0 g: a/ V, o! v) @
又曰∶若冬令应寒,气候温暖,阳气不潜,当藏反泄,即能致病,名曰冬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