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 秉持纯正
  • 辨证论治
  • 敬畏生命
  • 呵护健康
  • 查看: 1798|回复: 4

    [感恩见证] 语言—-思想,情感的表达,掌管生命的货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6 21: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语言(word)—-思想、情感的表达
    语言(word)—掌管生命的货币

    如果你翻看中美两个国家的私人护照,也许会发现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护照里面的签证页充满的是自然风光的背景图片,而美国护照里面的图片虽然也有自然的风景,但是更多的是与人文相关的图片。然而引人注意的不是风景的画面,而是每页位于最上面的话语,比如著名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罗斯福,华盛顿的名言,也有来自独立宣言中的著名言语。

    还记得在学习教育时修的expressive arts(表达艺术)的课程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里面内心的情感是需要表达出来的,艺术就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然而,清晰与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将其表达出来,以及与人交往所需要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而交通的方式,不是艺术的表达,而是话语(word)的表达。你能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说话,总在画画或搞点什么艺术品来沟通吗?当一个人心中有苦闷,烦恼的时候,能带来疏导甚至是改变的既不是买个好东西就能解决,也不是给他一副艺术作品就能管用,而是话语,智慧的话语。不认识话语的份量与作用,恰恰是唯物主义思想的局限和控制。

    有与没有是相反的两极,没有的时候感受到的比有的时候深刻无比。这就是为什么人只有吃了苦才会领悟到拥有的时候的幸福。同样,没有话语能力的人最能体会话语的重要。前不久看了TED的一个视频,一个天生聋哑的韩裔美国人,用手语的表达精彩地介绍了手语(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的来历以及语言的重要,她说声音(sound is like money, control, social currency )有金钱的地位,有控制的能力,是一种社交货币。一直生活在听不到声音的世界里,她感知声音的方式很特别—-通过周围人对自己或别人行动发出声音的反应,比如关门的声音很大会引起别人的“太吵了”的表情以及“小点声”的话语。https://m.youtube.com/watch?v=2Euof4PnjDk

    所以作为聋哑人,她其实对声音更敏感,更感知,因而她发现了ASL(手语)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当她把声音用于她的艺术创作的时候,发现得到来自声音世界(即非聋哑人生活的有声世界)的反响之大,以及支持之大是她始料不及的。她才明白声音的力量是巨大的:亦或让人没有能量,亦或让人充满能量。于是她决心通过手语者(好像媒介一样,向声音的世界传达自己用手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的帮助,重新找到自己的声音,无论在演讲,还是在艺术的表达方面,从而重新获得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地位。

    好像这个聋哑的韩裔演讲者一样,当半年前我来到这个辅助低收入家庭的program当老师的时候,我自己都没有料到我即将掉进一个聋哑的世界。所谓聋,因为很多东西我都听不明白;所谓哑,因为听不明白,所以也就说不出来。当脱离开舒适的母语语言环境,我才发现我的英文有多糟—-经常是说到半截就卡在那里,后面都不知道怎么结束。

    班里的两个美国老师,一个说话好像小钢炮一样,另一个倒是清楚许多。很长时间,“小钢炮”的那个美国老师给我下的评语是“好像不在这个教室一样”,呵呵,因为不怎么听见我说话。

    没有先吸收话语,怎么能产生话语呢?好像艺术家先体验生活,观察自然后才能有好的创造一样,我也需要先听原版的那个语言,才能说出他们的语言。我这才真正体会到婴儿学说话的过程——先听妈妈讲话,好像海绵那样吸收,然后才开始往外冒。于是我开始大量地听广播,CD,无论是新闻,还是故事。好像这个韩裔聋哑人一样,我开始对声音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渴慕。

    我感觉和她有一种内在的连接,因为我虽然不聋也不哑,但是从小到大一直缄默无语,没有自己的声音。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既无话语也不敢说出话语,因为生怕讲错了遇到老师的冷面孔,也好像觉得没人愿意搭理。久而久之,就不说话了。和别人在一起很不自在,因为不知道说什么。缺乏信心与安全感的我,连在众人面前讲一句完整的话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我一直是一个呆在孤岛上的人,自己面对自己。

    害怕,紧张,自卑,是我几十年长期的感受:从初中高中就开始处于“低端人口”状态的我,深深体会什么是等级(学霸与学弱),什么是边缘,什么是势力,什么是无声的货币。而后来带给我能量,重新激发生命的力量恰恰也是话语,这一次不是被呵斥,被责备,被嘲笑的话语,而是相反的那面—-温柔而又有力,通达而充满智慧,这话语(Word)来自上帝,祂对我心灵发出爱的呼唤(calling),这声音正如那聋哑人所体会到的拥有巨大的能量。

    也正是如此,我才领悟到语言学习的顺序以及要素,从我自己在英文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联系到这边的华人孩子学习中文的问题—-为什么海外的华人孩子中文学习绝大多数从兴旺的学前班,乃至一二年级最终进入衰落的八九年级。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时都听不到什么中文,怎么指望他们会说,且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而缺乏有趣生动的与当代生活相关的儿童书籍的创作,是无法提供给他们听、读从而吸收的养料。没有这样的养料的供给,我们如何指望孩子们能说出有深度又流畅的中文?

    那为什么我们这么缺乏原创的中文读物?因为中文语言严重缺乏有创新,想象力,好奇心,童心的成人去创作。为什么缺乏这样的创作者?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就处在紧张而激烈的竞争状态,好奇心,创造力,感悟力及观察力在一天到晚忙着作业,考试,做题的土壤里是孕育不出来的。

    我也发现我们对声音的不认识—-凸显在语言的学习上,是有原因的:在缺乏对话、探讨,只是听着,或被吆喝,斥责的被动式教育里,谁在乎你的声音(voice)呢?谁在乎你用话语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以及权利呢?谁又可以挑战师尊的权威,用话语去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呢?

    与此同时,目睹着这个小教室里四五岁孩子们的literacy(读写能力)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我发现原来语言的学习是从声音开始的,无论是在不断熟悉音律(rhyme)的各种游戏,故事,音乐中,还是对故事的聆听,讲述中,我看到他们的教育理念里到处都充满着语言学习的目的,即使是老师与孩子们之间日常的任何交流都不是随意而是充满着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目的和意义。这无疑解释了护照上话语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也让我看到这个国家对话语的重视来自基督信仰,因为在《圣经》中约翰福音的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这里的道,英文就是Word(话语)。也就是说道,不仅是理性的规律,自然的法则,也是一个充满感情,话语的人。理性与感性的合一,才是真正的道。

    我才明白为什么最近我读的一本基于历史却以虚构人物为主人公的少儿读物I survived in Gettysburg (我幸免于葛底斯堡战役)中,作者描述这两个逃离南方奴隶主的少年的一个片段中,说奴隶主严禁奴隶接触任何literacy(读写)的教育。原来没有了认知能力,不会阅读,一个人无法依靠文字思考,不会思想,就最容易被摆布,成为被控制了的奴隶。

    我也才明白为什么传教士来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办教育,让多少没有钱念私塾的普通人能脱离文盲的状态,脱离易冲动及不讲道理,动辄用武力与暴力解决问题的愚昧状态。因为真理的认识,离不开文字的认识。上帝对我们所讲的话语,需要我们的心灵通过阅读而倾听。多少现代知名的大学,都是传教士兴办。公民,平民教育的推广,培养国民尊重,知礼,思考,也正是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民国时期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与宗旨。

    霎时间,我才感觉到声音原来是如此的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发声,不能说话,不让说话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整个人就是被压抑着,说的不好听,就是奴隶一样。回想到我自己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感受中,原因就是不知道有心灵,不知道心灵最大的需求是表达,是建立关系。话语是这一需求的供应与工具,而只有上帝的话语才能真正指明生命的道路,满足心灵的饥渴。

    而我自己也在学校里“聋哑”的日子里,深深体会着没有了话语的能力(英文),管教孩子的严重缺乏和缺失。因为没有了话语,也就没有了交流的工具; 没有了坚定的话语,也就没有了权威; 没有了柔和的话语,就没有了鼓励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没有了智慧的话语,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话语,不仅带来沟通,交流的重要功能,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我发现班里的美国老师每天早上每一个孩子走进教室的时候,都会热情地问候打招呼,而我呢,却没有那个习惯与自然去做,感觉主动热情地去和别人问候不是我的天性使然。但是我从孩子的身上发现,他们自然放松地去和别人接近问候的原因源自老师,因为问候是双方的,当一个人从小就不被以平等的对待问候,交流,那长大后的表现也常常是很被动的。对比我小时候和现在我班里的孩子,我就看到了鲜明的不同。

    当有人对我们做错了事情,为什么他(她)真实地说出“我错了”,与不承认或内心知道错了却嘴上不说,我们感受到的大不一样?为什么发自内心的“我爱你”能带给家人巨大的安慰与支持?

    因为我们是人,具有灵魂的人。灵魂的安慰与力量来自话语。圣经里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19-8-7 0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法文是以语调和节奏和韵律组成的语言,所以在非洲殖民时期,传教士是以带着唱圣诗来教非洲人学英文和认识神的。因为非洲人大多数都有很强的节奏与韵律感。

    汉文字,是以形声会意组成的语言,特别是去南方,隔一条河隔一座山,相互之间可能就完全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能交流的就只能用汉字。所以在中国传福音,最早是传教士有了“说方言”的恩赐,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用中国某地的方言,在当地传福音。所以在中国,传教士们很早就组织起来编译《圣经》,所以在非洲你可能看不到一本土著语的《圣经》,你在中国,能看到《和合本》、《粤语本》、《思高本》、《现代译本》等等十几个中文版本,文字都是汉字,只是读起来哪种方言更顺口和更好理解的区别而已。

    学英文多听能有用。学汉语,不是光听就有用的,很多二代、三代的孩子小时候能听会说,大了不怎么说,不是语音环境问题,他们仍会跟不会英文的长辈努力的用汉语交流,只是深层次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就如,我们教会中就有父母都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第三代,这些第三代已经结婚生子了,有了第四代了。这些第三代们能听会说,但仅限于简单交流,要跟爷爷奶奶探讨《圣经》或一起查经,就必须要爸爸妈妈做翻译,而爸爸妈妈在翻译上面也只是勉强比第三代强点,如果第一代人是几乎不懂英文、法文的,这种交流就完成不了。这个问题就是,汉字看上去少,但抽象的会意,你能不能懂,不是听就有用的,是大量的阅读、抄写才能累积和理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creation杂志里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有几个,印象最深的是数学,音乐,语言。语言与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分离的关系,音乐是有律的,语言也是如此。正如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一样,每个语言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是它们的普遍性就是韵律,每个语言都是如此。

    我听过一个人讲古汉语的韵律,觉得很有意思,其实它的平仄也具有阴阳的规律变化。而古诗之所以有韵味,那么吸引人,就是来自它的声音。“一支红杏出墙来”这首诗如果不用古语的方式念出来,根本就丧失了其本来的意思,那种动感。

    英语,大批使用者钻研,分析,把其韵律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表现出来,让这个语言成为承载丰富的艺术以及思想的工具。语言,其发展深受思想意识的影响,反之,也成为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工具。不许说,不许思想的文化里,语言的发展必定受到极大的破坏与限制。而这一点,恰恰是只有自然启示,而无神话语启示的中国文化的奇缺。

    我们的下一代,即使是家里说中文,也无法有深入的语言表达,原因就在于他们听不到复杂的表达,只是吃喝撒睡这些生活词语,缺乏思想的深入交流。而圣经里的话语其实是最深,最复杂的语言,能去听中文讲道的人,是只会生活用语的人根本无法明白的。
    发表于 2019-8-13 13: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化蝶好文分享!

    点评

    感谢神!  发表于 2019-8-14 2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邮箱

    GMT-4, 2024-11-22 15:55

    纯中医 chunzy.com

    Authentic Chinese Medicine (AC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