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tamorphosis 于 2020-6-8 06:42 编辑
记得一个朋友一次出门,托我照顾她家养的两只小鼹鼠。那是在我养狗狗之前,当时我对养小动物一点儿经验也没有,就有些紧张地问她每天应该做些什么。
朋友的话让我很宽心, 她说,“它们很好养的,不用怎么理的,只要每天把水和食物给它们喂一下,隔一段时间清理一下笼子,就好了。 ”
我接受了这个委托,于是小鼹鼠就在我家的地下室住下来。
那时我对小动物也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只是按着朋友的嘱托,例行公事地一天只去看一次---就是去喂食。
第一天过去了,它们在地下室,没有什么声音,静悄悄的,好像不存在一样。
第二天,我去喂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下楼梯的时候,就开始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躁动,我当时的反应就是,“噢,原来它们也喜欢有人来看它们啊!“当我把食物放进去的时候,看到它们一改安静的常态,活泼地动起来,好像很开心的感觉。
于是后来几天,我就下来看它们的次数增加,因为我心里感受到它们其实也渴望和外界沟通,交流。
之后不久,我家开始养狗狗。H(儿子给狗狗起的名字)来到我家的时候,两个月大,她对爱的attachment的需求从她妈妈转到我们一家三口(责任重大啊),而不像人那样,必须是母亲这个无法替代的角色。
我观察到,没有狗妈妈的教导,H的许多表现实际上出自本性(nature,内在的design)。
除了需要爱,这个与人共同的地方, 另外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狗狗有同类交往的需求(social need)。这一点, 从狗狗刚到我家后发生的事情,我就很深刻地感受到了。
那是一月的一天,天气非常暖和。儿子和他的朋友带着狗狗在外面玩耍。两个男孩子非常喜欢狗狗,和它在一起,就好像和另一个朋友一样,看着很温馨。 这时,狗狗看到斜对门,我们邻居家的车库门开了,凭着敏锐的嗅觉,她知道那里有一只狗狗,于是她的行为举止变得非常急切,非常渴慕,嘴里不停地哼哼着,身子也试图往那个方向靠拢。虽然没有看到那条狗,但是H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马路边上,期盼的眼神盯着对门。那个样子,真是又可爱又让人感受到social的需求对狗狗而言太重要了。
过了几天,下雪的早上,我正带着H在门口玩,看到斜对门的邻居带着狗狗出来,没有绳子拴着。我立刻紧张起来,此时那只大狗也看到我们,于是立刻不顾主人在后面高喊阻止地冲过来。吓得我一下子不知如何反应,拉着H试图躲避在车后,但是速度是快不过这条冲过来的大狗的,刹那间它已经在我们面前。正当我担心它会对H有威胁而慌张害怕的时刻,大狗的主人及时赶到。但是我发现和我的反应不一样,H对这条冲过来的狗狗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很兴奋。
又过了几天,儿子带狗狗出去玩雪。对门的邻居也带着狗狗在扫雪,两只狗狗终于没有阻拦地相聚。我在窗口惊喜地看到,它们两个竟欢畅地追逐打闹,嬉戏奔跑着玩起来了。 啊,原来狗狗这么需要同伴。而后来的经历,让我们知道,我们在H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及对门那条狗狗的。
记得breeder曾经说,狗狗要和别的狗狗接触,玩,满足它的social need,这样它才能健康地成长。
回想H的成长过程, 我看到斜对门这个狗狗朋友和她的友谊对她发展的益处。
对比狗与人, 我看到我们人之所以这么喜欢狗狗,因为它们真的是和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对爱和social的渴慕。 而它们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忠实,信实,却是让我们体会,明白上帝造狗的意义---什么是朋友,以及我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一个可信,永不改变的爱的朋友关系。
(而不是奴才,因为最近看到一个词,叫犬儒,我觉得撰出这个词的人真的是不认识狗狗)。
再想想我自己,虽然我从小内心很喜欢,也很渴慕在人群里,但却是那么一个格外内向,不爱说话,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从心里去真正沟通的人。我觉得我好像就像那只小鼹鼠一样,无声无息,仿佛不存在一样。
不认识灵魂的话语,我想我也不认识自己。 然而上帝的话语(God’s Word)是打开灵魂的封闭的钥匙,是照见自己的镜子。 当祂的话语进入我的心中的时候,我发现我走出了那个封闭的城堡,开始愿意和人交流,和人沟通,并且感受到心灵的交通。
我从礼教的束缚中慢慢回归自然,体会生命的复苏---祂创造的本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