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搬到纽约州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和一个20个月大的小女孩相识,她的妈妈因为知道我曾经在montessori学校2岁班当老师,很希望我能闲来带她的孩子--皎皎。
于是我一个星期抽出两个半天时间,让她来我家,由我来带她。
开始的时候,皎皎的爸爸抱着她还没走进我住的楼房,我就能听见她的大哭。我就早早地打开门迎接。进了房门,哭得更厉害,鼻涕眼泪全部往下落。爸爸离开后,皎皎边哭边叫:“爸爸,我要爸爸”。
因为有在montessori带2岁多孩子的经验,我知道这是离别焦虑。每个孩子都会有,当一个生命降生,母亲的爱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有安全感。爱是每个生命最珍贵的、也是最需要的,但是在婴儿的时期我们看到的更清楚,其实无论我们在人生的什么时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最渴望的都是爱。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所以被设计要有孩子,其实就是上帝让我们能亲身体会爱的内涵----无私和忘我。因为我们每个生命都有私的那部分的存在,感受到爱是让我们在一生中学习如何朝着无私---那个标杆奔跑。
之所以对爱有很深的感受是因为以前在montessori教室里每次一个孩子一有什么委屈或者伤心的事情,从他们咧着哭开的嘴里都能听到这样的话语:“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而这次带皎皎的初始,她的离别焦虑表现也是如此,最信任、最亲近的人的离开,让她的心非常不踏实。如何帮助她度过离别焦虑?只有爱。用爱建立信任。
当我用柔和的话语、不紧不慢的语气和神态,细致地关切开始帮助她建立对时间和空间的了解和熟悉,我看到爱的成果---她很快就适应了我的家,我提供她选择work的环境。每次安静平和地来到我家,踏踏实实地选择work,认认真真地做着。有时还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我看到培养独立性后的成熟、自信,我也欣喜地体会到那种尊严。
当我告诉她“爸爸一会儿来”,这是在建立时间概念,因为孩子在这个立体的时空里并无法明白“一会儿”是什么意思,当每次爸爸按时来接时,她就明白了什么是“一会儿”。
当我要求她每次把选择的work拿到一个小椅子上做,做完后要放回去,我也是在帮助她建立顺序(order)的概念,同时这也是个时间概念,“做完”,这是个完成时态。不到两三个星期,她的大脑就建立了这样的时间概念,自己嘴里同时也说着,“做完”,然后把work放回去。同时她也很快就建立了routine,每次来的时候自己把鞋脱下,放好。
有一次,当她发现我的先生不在家的时候(一般皎皎来的时间,我的先生都在家),她说,“叔叔。”我说,“叔叔出去散步了。”后来在外面玩得时候,她又想起这件事,就说,“叔叔出去散步。”当我看到老公的车已经回来的时候,就说,“叔叔散完步了。”这里又是个时间概念,只见她眼睛眨了眨,明白了这个意思,又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一下,“叔叔不散步了。”听了后,我感到很有意思,我又修正和示范了一下,“对,叔叔散步完了。”这是一个很清楚的时间概念,我在生活中的每个情况下(spontaneousactivity),让她学习,向她解释。其实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慢慢建立起时间概念的。
同样,空间的概念也是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当我带着她爬上45度的小山坡时,我说,“goingup."于是她也学我说,”goingup." 当她往下一步一步挪动脚步走时,我告诉她那是“going down.下"她的嘴里也说道:"goingdown.下"
这是在用身体感受上下的概念,当皎皎在拉她的lunch bag的拉索,(是一个上下弯曲的拉索轨迹),我告诉她往上,往一边,再往上拉的时候,每一个步骤她都要重新熟悉,通过不断加强练习逐渐建立概念。
后来有一天,她出门上楼梯,由于楼梯的台阶对她来说还有些高,我告诉她可以扶着旁边的扶手,于是她右手扶着扶手往上一步一步艰难地上,快上去一个台阶的时候,看见她右手还扶在原来的那个扶手上,我就对她说,”扶下一个扶手。”她嘴里也说着“下”。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下和以前她学到的下山的下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她可能在琢磨呢。所以空间的这么多概念,不是在书本上能得到的,是需要孩子反复经历,建立最终明确的概念。
'
'
当我给皎皎看一本昆虫的图画书时,看到蝉时,她说“苍蝇”,看到那么多有翅膀的昆虫,如蜻蜓,蝴蝶,蜜蜂,孩子在平面的图书中所感受到的,和立体的截然不同。而当我把立体的小模型拿给她学习时,她很快就搞明白了名称,最重要的不是只是认识名称,而是她把三维的立体的事物更准确,鲜明地认识了。这样的认知与平面地看图非常不同。
而品德的学习也是要在立体的空间中和老师或父母的互动中得到。记得有一天,我想了一个work,我买了很多种颜色的小夹子,然后让她练习夹纸,我想夹子非常小,所以我原来预想她应该可以做到。但是无论我如何示范,她的小手的灵活性好像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于是夹了半天也没有成功用两个手指压,然后使夹子打开,我又拿过来,不由自主地说了句,“不着急,慢慢来。”几天以后,当皎皎选择一个布袋子work,把石头放进入,最后试图把绳子往外一拉,将布袋子收紧时,突然发现怎么也收不紧,因为一边的绳子解开了,我连忙拿过来修理,结果弄了一阵子,也没搞清到底应该如何系上,这时我听到皎皎稚嫩地话语,“不着急”。我既惊讶又欣喜。看着她那纯洁无瑕的眼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其实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充满好奇心想探索这个世界,他们的灵魂、品德、以及语言、智力的开发无不与她的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个重要的环境----即父母,同这个孩子一样,也是具有相同价值的生命,只是时间上早来到这个空间(因此已经建立了很多概念),所以他们(父母)的职责是给这个孩子做示范,帮助孩子经过探索完成一个个概念的建立。而在做人方面,则是孩子的榜样,也是给他做示范,如何爱别人,如何尊重别人。这样的关系才能教育出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尊重,真正的爱。在一旁斥责、谩骂、指责的父母和老师不仅没有教育孩子什么是尊重,爱,反而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让这个孩子学到了不尊重,不会爱。
这就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常常陷入的无法逃避的弊端:说教,而做不到。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不是建立在生命本身的价值是平等的基础上:无论谁先来到这个时空,生命是很尊贵的,生命也很奇妙。
当这样的平等观念没有建立的时候,而单凭借人为建立的僵化的律法关系来处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尊重很难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