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tamorphosis 于 2020-6-11 20:32 编辑
变
和小孩子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最近很强烈的一个感受。
比如,我发现有的孩子在玩lego的时候,总会弄出个什么车了,飞机什么的,然后拿到我面前,来一句,“它会变!”
“哦!”我很惊讶地看着他,好奇地问,“它能变成什么?”
“它是一个transformer(变形机器),它能变成救生艇!”
然后我发现几乎每个男孩子后来都拿着一个做好的lego过来给我看,他的transformer现在是什么,能变成什么。
我觉得好有意思,这些孩子们对能变的东西这么感兴趣,这么热衷,让我不禁想到了孙悟空,我想西游记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恐怕也是抓住了人希望看到变化的心里特点。
一个固定不变的,重复的东西估计挺乏味无趣的。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每个星期和一个小姑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起学中文。之所以说一起学,因为我每次准备课的时候都要先琢磨如何教,因为对象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所以准备的过程就是我学习新东西的过程,这其实也显示了“变”的意义所在。
小女孩喜欢音乐与艺术,但是对中文的听说读写没有任何基础,所以我要从头搭建,虽说这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是我却从中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东西—-汉字学习的顺序。这个过程也让我对书法和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汉字的结构以及组成方式的时候,我把大,小两个字先教给她,合在一起,上下结构组成尖;当我把竹与毛教给她,合在一起成为笔的时候,我们一起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感受笔尖的意义,因为其它任何笔也没有毛笔这种笔尖的感觉,而毛笔的笔尖形象地诠释了大与小的结合是尖。
在书写横的时候,毛笔的起笔有藏锋与露锋不一样的写法,而行进的过程比较平稳,收的时候又有不一样。没有想到,试了一下以后,小姑娘很喜欢毛笔字的书写带来的独特的感受,我看到她的专注和平静。
我自己也被感染了,更加有兴趣去了解毛笔字的书写。研究后,我发现书法中原来蕴藏着两极以及平衡的中国传统阴阳哲学的审美观。笔画有轻重,长短,方圆,粗细,藏露各种各样的变化,而构成也能有不同的变化,这使得书写的字既生动又漂亮。反之,没有变化的书写会落于呆板与单调。
备下一次的课的时候,正值叶子开始变化。而我恰恰看到一个朋友先前赠送的一本关于中国画基础的介绍,我发现好像秋天叶子的变化带来的生动美丽的景色一样,原来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源于水与墨的结合造成的不同色重的层次—-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一个比一个颜色轻)。
我从来没有想过墨被水改变后,能出这么多不同,而中国画就是依据这些个不同才展现出层次丰富,栩栩如生的作品。非但如此,在笔法上,因着按笔的轻重带出粗细的不同;笔与纸接触的位置(中锋,侧锋)带出浓与淡的不同;笔含水的多少带出干湿的不同;行笔的快慢带出的是湿墨与枯墨的不同。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源与这一根毛笔。
当我带着小姑娘感受这一根毛笔的多样变化的时候,自己都不禁暗自赞叹,因为恰巧从地下室的一个大笔筒里发现了我原来买的毛笔(在店里买的画画用的),摆在桌子上,列了一大堆,大大小小,不是扁扁的形状,就是很细很细的一根笔。这么多笔的原因就在于需要满足画画时粗细,浓淡,湿干等等效果,而中国画里基本上就这一根笔就抵上这一大堆了。
再一看书中介绍的“不该出现的情况”:点出现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状态;面出现浓淡没有变化的状态;线出现鹤膝,蜂腰,平行,鼓架的状态。
不知怎么看到那个点,我想到了我们每个人,我想到了我们每个人被教育的方法,不就是这个画面吗?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没有变化。那真不是一幅好画,这样写出的字,也与好字不搭边。在人的教育思想上,我们怎么和阴阳平衡,和谐共处的自然法则与美,生命,那么格格不入呢?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