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6 1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中文的感受是,我发现越小的孩子,教中文越容易,孩子一旦进入学校,从六七岁开始,中文教学就进入了瓶颈和死胡同。
为什么呢?
首先家长不明白语言的学习是从声音开始的,在家里都不说中文,指望一个星期一个小时能把中文学好,那是不可能的。而就算是家长在家里讲中文,进入学校以后的孩子,无论是从思想的成熟上,还是表达方面,家里的那些日常用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交流需要。所以出现更多的状况是,爸爸妈妈即使说中文,他们回答的也是英文。
而最难的是这边大量的,丰富的,有趣的,有意思的,有生活气息的英文阅读材料,我们真的无法抗衡。
哪个孩子愿意去费劲地读一些和他们生活毫无关系,又生僻,又没有趣味的读物,而放弃自己每天说,每天表达的语言呢?除非孩子到了一定的时期,对自己的identity很愿意去探索,认知,出自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孩子会很少。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忙着考试,复习,做题,哪里有那么多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而长大后,成为为孩子们创作适合他们特点,有趣,生动,浅显易懂的儿童书籍的作者呢?我们的图书大部分都是古代的故事,要不然就是翻译国外的,本土创作的很稀缺。
我自己教中文,孩子越往后学,越没有什么愿望和动力。而我自己费力去准备贴近自然,和他们生活的材料,也收效不大。这些孩子在缺乏语言环境的真空里学习中文,而中文材料里关于声韵的读物又很久远,这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大量的观察培训,才能积累得到的。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真的是相差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