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tamorphosis 于 2019-1-3 06:27 编辑
三年前的五月底,我第一次去纽约上州的退修会(这个退修的英文是retreat, 而不是retire,意思是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的灵从牧师的讲道中重新汲取营养而进深,得到内在的力量.)
中间休息的一个下午,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州立公园(Watkins Glen State Park)游览。
虽说是州立公园,但是这所公园的气势一点儿不可小觑。一开始的地方就让我想到了“水帘洞”,水从巨大的岩石上流下来,我跨过那个水帘的时候,真是感受到了在花果山没有感受到的水的力量。
沿着这个水帘往上走,两边的巨大岩石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是一层一层的黑色岩石。后来我查了一下才知道叫“页岩”。果然好像书本一样,一页一页的,能看到那个层次感。
一路上,清澈见底的水流,黑色的岩石一直陪伴着我们。我感觉应该在一个裂开的山谷里行走,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介绍的牌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了sun and shade两个字,让我想到了阴阳。我再仔细一看图,在这个山谷的两边的坡上,原来有着不同的植物,一边是喜阳的,另一边是喜阴的。我的头脑里一下子闪现出阴阳的标志和关系。啊!这么有意思,这个山谷把阴阳,这个中国文化的根源这么形象,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我怀着对发现的满足以及好奇继续前行。
当我爬上尽头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个牌子,这个牌子上是整个山谷多少年前的形成图。(不想引用上亿年的数据,因为这个数据的计算依据值得推敲,正如科学理论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值得认真思考、仔细推敲一样)
不知怎地,这张图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和上幅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隐隐约约我感觉好像看到了阴阳的前面是什么。
记得四年前我在蒙台梭利学校上班的时候,最大的领悟就是明白了阴阳的真正意义和由来——阴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祖先对日影在一年里不同的变化所做的记录。
这和我之前对阴阳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
因为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画廊里做事。那个时候,我每天接触的都是中国画,工艺品,毛笔,篆刻用的各种石头。我对篆刻很感兴趣,经常帮师傅用砂纸磨平石头底部,然后饶有趣味地看师傅如何把反着的字写在石头上,接着是用小刀子刻出隶书等字体来。从那个经历中,我体会到什么是阴文,什么是阳文。(阴文阳文是看字是凹下去,还是凸出来)。
从此阴阳的理念就进入了我的骨髓,当我来到美国开始学习儿童教育的时候,那种在异乡尤其对自己的本体(identity)的寻求,让我在expressive arts的课上用木棍和绳子做了一个代表我spiritual的东西,这个arts其实就来自我内里的对阴阳的感受—-物极必反,平衡,两极,正反等。
后来,我在蒙台梭利学校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地理课的课件,让我着实地吃了一惊—-因为我一直以为阴阳的概念只有我们中国人明白,是我们的特产,但是怎么他们,他们也有?!
这个课件是什么呢?就是塑料模型做的地理模块,一边是island(岛屿),另一边是lake(湖),正好相反,互为阴阳;一边是bay(海湾),另一边是cape(海岬),正好相反,互为阴阳。哇!我简直看呆了,原来我们居住的环境的形成就彰显着阴阳。这鬼斧神工绝对不是碰巧能碰出来的,这个阴阳的发现好厉害!我不禁对蒙台梭利博士油生敬意,原来阴阳不是单单我们中国人才看见。
后来我开始教大孩子中文,我开始把中国文化思想的根基—-阴阳八卦讲给孩子们,并且因着在一年中每个节气的变化而体会着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体会着阴阳,体会着生命经历生,长,化,收,藏的循环往复,也体会着生命是彼此依存,彼此关连的关系存在。
当春天到来之际,我看到种子发芽呈现出来的那个状态,又让我想到了阴阳—出土后的两个分叉,接着是再次分成两支,不断地进行下去。这让我想到了八卦,因为太极之后是两仪,两仪之后是四象,四象之后是八卦。
然而让我发出来自内心深处的“aha”的是把音乐的全音音符不断分解下去的图片与阴阳八卦的图相对照后的感受。全音符就好像无极,也就是那个完全,没有极的状态,而半音符好像太极的阴阳(太,最大的意思,也就是阴阳图里上下两个极端,阴尽阳来,阳尽阴至)。再往下,就是不断地两个两个地分下去。
当我想到在《易经》里看到的这句话,“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们关注的更多的不是形之上的那个道,而是形之下的那个器,因为灵魂,精神,不是人心所求,人求的是下面的物质,世界,肉体,技术。
道可道,非常道。我看到我们实际上追求的是形之下的半黑半白,而不是形之上的完全,圣洁与光明。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