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应一后妈的要求,加班写一下多动症。6 s8 r$ e% i3 c8 Q1 @: r6 o0 l
* B t* V) V6 B8 V! J1 s( V& V( h小儿多动症是西医的一个名词,在蒙古人种的华人孩子里,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它种族的孩子。
4 r- C- J- N; T V: n, K7 t$ @/ X P7 R( N1 k! p
& p7 O3 f E: ^) u+ q# b( j
7 R4 D0 F, T/ ^, ~* \" S
0 u: l4 m$ ?( i- Y' e" d 要注意分别的是,小儿大多都天性好动。是个性活泼,还是小儿多动,对于没有明显的疾病证侯的情况下,能分辨得出的,只有孩子的父母。但经常由于父母的“科学”,导致医生的误诊,从而发生孩子的误治,是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 y' H, H) N X; H5 Y' z% c" J9 ~( F$ y/ i0 C3 K
多动不多动,不是“在必须要守规矩、要安静的场合下,孩子静不下来” 。比如,有的孩子就不爱读书,你让他上课听讲,他就坐那乱动,但如果这孩子有个喜欢玩的东西,比如电子游戏,拿个IPAD玩个三小时可坐在沙发上不起身,这孩子就不是多动,只是不爱学习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而已。) G; @) w9 A9 v
# I: m' {) n* [ 多动从气血阴阳方面来考虑,或是阴虚阳亢,或阴不摄阳而虚阳浮越。因为小儿阳多有余,阴常不足,特别是男孩子,女孩子很少有多动症的,就是疯丫头、假小子都很少会有多动症。这因为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所以好歹是女性,这阴虽也不足,但还不至于少到会多动。 A1 R9 O" r. b* C3 }) N& a
' ^5 Y# y" B/ s8 p9 E: p2 v: E# f
从藏象的角度来看,小儿多动属于五志不和。因为患儿多喜怒无常、意志不坚、个性急燥,这些都明显的是五志不调的表象。所以西医里,对患病严重的孩子是用治精神分裂的药物。常常是孩子是不好动了,但孩子也傻了。特别是北美,这边的西医多数临床量还不如中国大陆的县人民医院的主治大夫,而且临床中,华裔孩子接触就更少。所以对华人孩子常见之病,总是误诊误治。' M3 p9 r( d( f @$ A4 r& v
: B8 l" ~/ G0 F0 Z; a
4 O# k U. E+ S; m 做父母的,首要的是多观察,观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一样事物,能让他安静十分钟的。而不是你非得逼着他做他不喜欢的事,然后强认为他有多动症。; G' S6 X/ q! p$ }# H1 W$ P
8 k% @ _5 M; t- k 因为你极端的自私,没有耐心教导自己的孩子,而是直接就带到西医那,并带着强烈主观思维地报怨孩子好动,医生多数也跟着说这孩子是多动症。你做父母的都不能耐心观察自己的孩子,能让一个与孩子非亲非故的医生耐心观察十天半个月,再来做出诊断?
% q$ v, o, T2 R0 m* Z6 T+ G- C" T3 Y' f) x" S% J0 ]* W
& P' E' l d1 j) ^2 s% F" P
多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数是后天喂养不当导致,少数是先天遗传,在近年来,胎传的也多发了。这种病是个渐进的病,同样治疗也是一个相对疗程较长的。一般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多在6岁到14岁间,多数是因为孩子不爱读书而被家长重视,才发现。
. ]7 k- s' J% K0 L) F1 w& h# H0 e/ q' _. z, G* T
& P: F0 i1 E9 q4 v4 ^" k3 b
一、疳证: g1 o, U( \- `5 h- Q3 f
& ~5 N- @- \) K U @( l
小儿疳积,疳是积的更严重情况,积就是食积,就是不消化、不吸收。有疳病的孩子,肚子比同龄的孩子大;体重比同龄的孩子轻;面色没有孩子正常的红润而显得脸上总是脏脏的样子;头发稀且枯黄;易怒易燥;喜揉眉擦眼。
5 E1 Z% t/ ?; R3 g5 f1 f; o H' m
9 t: r3 ~- Y0 {' k
$ D1 k0 M0 V o# N, A4 x 疳证分很多种,但主要分虚和实来治。一般处于积或偏积重时,多为实证,以消积为治;积不重,偏虚时,多以养阴为治。
% _1 z' @7 _& T8 |9 a1 R* ~* V7 f
# d0 ?3 t0 d3 ~
+ Y, T4 R) E a7 E$ q6 D3 j9 r 二、脏燥
! b8 g. y7 Q: x3 Y. D' S6 g
2 B) T+ S, V1 l 在张仲景的《金匮》里有治妇人脏燥的,甘麦大枣汤。这种是治心脾两燥的。多为孩子梦游得厉害的,用此方。' s' }3 ~: B& X' w
% Z0 o1 E) h' z$ Q$ r' O, X8 d
还有肺燥、脾燥用麦门冬汤或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象一感冒就易夜半咳嗽的,多为此类。
" @8 H9 Q8 Z: j# l; t. B8 A8 g3 _4 E' w0 t% |$ k. o/ x
肾燥用六味地黄汤,象常五心烦热,夜不能寐,运动能力差等。 j+ W( L# b. l% E' Y' M( K
! `2 T" D" ~/ O& u0 p0 f) v4 _. ^+ g 肝燥用龙胆泻肝汤,象常有口苦、易怒、自虐或常无故殴打别人、指甲起竖纹等。
. n7 W/ c/ w) j( n; W& n* d# `1 D' e
5 E0 |, \' B w+ f/ n 三、津液营血亏虚5 q, g0 L; ~ `1 k& E
; H5 n8 ^5 x# Q 津亏的: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多用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来的玉女煎。
8 W- _. {- j4 m$ B. r e% `8 ?6 n& z% l& n1 T" z$ Z$ w
血热的:多在津亏的基础之上,出现肌肤甲错(皮肤象蛇皮一样),严重的会有尿血、身上出现红斑等。多用犀角地黄汤、芩连四物汤、地骨皮饮等。
. n0 K. z" ^$ N, h3 H; F8 r1 r! t
. Z4 K }1 g; e1 J& r
1 R, L6 l/ I- P! p! f; ?7 y5 C/ l+ x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