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篇文章是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孩子写的,引起大家广泛讨论,转来这里。
第二代移民:我们家1996年移民来的加拿大,当时我5岁,landing destination 是多伦多。(转,有删减)
孩子小的时候上中国人多的学校没有问题,可是长大了呢?初中和高中怎么办?
我小学时期认识的一个中国女孩儿,我最好的朋友,后来上初中了就去esl班了,所以我在初中也试过跟中国孩子扎堆。八年级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转校了,我才 又开始融入二代移民孩子和本地孩子的圈子里去。我13岁的时候,同学的认同是天一般大的事情。相信新移民的学生也一样,不管这种认同是来自语言一样的中国人还是北美的同学。有没有中国孩子都好,只要努力去融入同学中,积极参加课堂生活,我相信习惯在中国教育中变得坚韧的孩子都会找到这个认同。当然,如果有中国孩子可能一开始就不孤单,能更自信。但是长远来讲,是不是在更小的时候就融入主流社会能更好的适应呢?我现在也在寻摸这个问题。
我在earlhaig上高中之后的好朋友虽然都是亚裔,但都是二代移民或者跟很小的时候就出来的人,再加上我们学区新移民从来就多,对比之下让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whitewash"的人,已经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的人。
这个认知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蒸发掉了。
虽然同学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就瞧不起我,但是这边的中国孩子和白人孩子,不管来了多久,都还是少有共同话题的。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存在。xxx大学的主流学生们很喜欢喝酒去吧的夜生活。我虽然来加拿大很久了,可是一直以来好朋友们都是老老实实的移民孩子,所以尽管可以和他们一样说没有口音的英语,我还是没有很积极的加入这项活动。加入白人夜生活的中国人起码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和谐。假如我当初区的是一个本地人更多的地区,亚裔更少的学区,会有改变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现在我跟许多新移民一样,还在努力的找我在加拿大的位置。
尽管我的好高中学区给我了很多很棒的学习和课外机会,让我能上xxx大学,拿比较丰厚的奖学金,可是同时,我是不是也从小就失去了融合在这个大社会里的机会?我找不到答案,因为我在别的大学的同学很少有这个困惑。我的好朋友们现在大多在sss读商,或者www读数学。这两所大学都算中国人多的学校,所以他们好像没有这种体会。
我们家虽然在加拿大有车有房,可是跟那些周末能去纽约看演唱会,冬天去滑雪,夏天去欧洲的孩子比,还是不足的。妈妈因为不能给我们提供一样的机会,感觉愧疚。但是希望妹妹能因为从小跟加拿大主流社会中上层的孩子接触,而更好的融入社会。可是渐渐,社交压力让8岁的妹妹在上学时间不专心学习,过度关心自己的交友问题。这个现象让我担心不已,所以最近在商量要不要把妹妹转回我感觉纯朴的某高中.
所以许多家长看到私立的教育心动不已,其实,有利有弊需仔细衡量。虽然我们家能承担妹妹的学费,但是能不能承担妹妹的社交开销?能不能让妹妹在面对其他同学都去滑雪,看演唱会的时候的失落和自卑?我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适宜接触这些复杂的东西。到小孩子初中的时候可能更能自我调节,或者自己有意识的想去私立学校的时候再考虑去这个选择最好。可是我依然觉得,如果在好的学区,孩子在公立学校也能很好的成长。
我们这边是完全白人化的亚裔孩子,也就是那些亚洲语言不会说,一辈子不打算回亚洲的人和白人孩子一起玩。然后其余的,不管新旧移民还是亚裔都在一起。其他人可能对亚裔的有歧视,觉得我们个人习惯不同或者是性格不符合北美的主流,可是其实只是他们偏见和不了解我们个人而已。我也有白人朋友,了解后他们就没有偏见了。我小时候也可能做过瞧不起新移民的孩子。。。。虽然以后出了社会,因为我的学历,我会拥有许多白人都羡慕的职业。。。但是作为非白色人种,我们要一直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能被主流白人认同。
我家长生意忙,走的是放养路线,我自己摸索北美大学走了好多弯路。现在上来看到许多对子女教育非常有研究的家长,羡慕不已。。。我初中时候还试过做不省心的孩子,无奈,父母时间还是有限。(jian 喝和吸,她早恋。。。。哼。。。。)
当然,我的小学在加拿大过的很愉快,到现在都记得一二年级的趣事。我回中国上2,3年级的时候在中国的中小城市,也很愉快。不过这是十多年前,据说国内教育以面目全非。
我九年级的时候混混沌沌的,什么课外活动之类的都不是很积极参与。十年级的时候,自己突然开窍,对课外活动和学习都很上心。
我十年级因为受了感情刺激,所以课外活动上面很积极。每天开会到5-6点。冬天的时候每隔一个星期五放学才能看见太阳。
11年级的时候我的精力大多花在研究和申请美国大学。我父母虽然希望我去上常春藤,但是对我没有付出过实际的帮助,所以在考试,选大学者方面我花了不少时间。当然,最后还是没有太成功。所以到现在其实有点埋怨父母。每次他们总说我不够劲力。。。可是当时以我的成绩和课外活动,没有考上是因为申请essay写的不够好,不够有成熟的表现我想上那所学校的愿望。。。可是这份成熟在我11年级,12年级时,在没有父母和guidance老师的帮助下,很难琢磨出来。现在上大学了,能看出当初写的申请书的幼稚。所以希望将来上研究生的时候,能好好琢磨,争取最好。恩。。。说到这儿可能就把不少家长给吓走了,这闺女儿连美国大学都考不上还在这里发帖说教呢!虽然我美国大学没有申请到,但是选课和课外活动都是符合标准的,所以还是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您的孩子不去美国的话,加拿大的大学当初我有任上的资格,所以请您也放心。
我觉得我面临的困难多数是因为我选的专业。学商的不管在什么国家都要有人脉,可是移民父母人脉比本地人单薄许多,所以就业实习上还是有缺点。
我看我在waterloo大学的同学就没有什么差别。
另一个就是真正融入白人的社交圈子。我从小到大贴心的白人好朋友也就有两个。当然,这跟我家住的地区有关,我们去多数是华裔。我的朋友大多是小香蕉。
xxx大学是加拿大歧视最严重的地方,但是我感到的不是歧视,就是商学院的白人孩子和亚裔孩子娱乐方式不同,不怎么来往。当然,也有个别跟白人混的好的亚裔同学,歧视中国人。
学风好的学校(不吸毒,不混街头)都是中国孩子多。如果你是不希望孩子在这边说中文的话,选老移民多的地方住。。。从小在加拿大的孩子基本不和同学说中文。
我记得我的日记本是过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的,很精致可爱的一个本子,很有吸引力。我写的日记父母从来不看,送完本子之后也没怎么多关心。不过我写日记的时候都5年级了,是个早熟孩子,所以写日记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情绪,不会天天写“今天真是太开心了!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等。据我小姨说,我小时候更多数的时候是每天晚上回家后用中文跟家里大人描述这一天做了什么,好锻炼表达能力。你可以考虑这个方法。描述的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其实不能说歧视,只是这边的白人孩子多,我从小生长的环境让我一直以为我是个可以和白人孩子打成一片的人,可是来这里后发现还是有些距离。这个问题在western也会有。可是你看咱们坛子里另一个在xxx上学的男孩子就没有这个问题,他在帖子里大谈自己和西人的关系。可能就是我自己太敏感了~
恩,我从小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欣赏的就是人家的傻愣,欺负不还手。女孩子对大人可能贴心,但是对彼此绝对残酷,有心眼儿。这在中国,外国,都一样。
其实我认识的最孝顺,贴心的好孩子是我好朋友家两兄弟。他们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个人带大。贴心和孝顺两个字不足以形容啊!从合法年级开始打工,对学习专心负责,夏天身兼数职好能自己负担全部大学学费让母亲提早退休等。
我小姨他们一直批评我对家的牵挂不是太强烈,所以我不符合中国传统理念的好孩子,还做了许多中国家长估计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早恋。
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因为我不仅做了他们11年的独生女,还是从小到大就被夸聪明机灵的孩子。我觉得他们对我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到最后我追求的事情和他们所期望的不太一样。爸爸妈妈觉得我有站在金字塔尖的本事,可是我自己却只是向往有狗,有家,每年能旅游的生活。我还没有完成我追求人生的过程,所以还不好答我有没有让父母失望。我觉得到了最后,只要我开心,父母都会高兴的。
教育确实是永远的话题!
我现象很热衷看教育文,研究更多折磨我弟弟妹妹的技巧。(我笑。。。。)
先说说我的近况吧。
大学二年级,我面临着几个难题。
1)虽然在这边长大,说着流利的英语,深谙北美流行文化,我还是有种被白人同学边缘化的感觉。这种感觉,跟我在北约克上学的时候那种优越感,很不一样。我从小就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孩子。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同学都会说,我一走进屋子里就能成功号召到满屋子人的注意力。可是在xxx大学,我没有这种存在感。很多时候,我被规划到那些安安静静,刚从亚洲来的那些孩子的群里去。我很不喜欢这种规划。虽然我没觉得刚过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好,也不歧视他们,但是我和他们少有共同语言,从不在一起玩。我从来没有仅仅因为肤色就被人规划开。。。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在妈妈的建议下, 我去跟一个心理医生聊了聊。她说,我该大胆追求我想要的东西,也该大胆转学,让我不再伤心。她说我经历的东西叫culture shock,是 白人多的学校,比如xxx大学,里面才会见到的。可是再有两年就要毕业了,我怎么能放弃呢?爸爸说,他宁愿我一事无成,也不愿意我从困难面前退缩下来。
2)选修课问题:我大一和大二一直修我喜欢和感兴趣的选修课,比如经济历史和日文。这些课虽然有趣,可是跟那些容易提分的选修课比,给的分数相对低。我选修课一直比我主课低10%左右。。。这让我十分担心选修课对我平均分和将来就业的影响。我现在正在考虑向简单的选修课妥协,学我同学们一样,选地理。(jian也是这样建议的,却被贬,哼哼。。。。。)
今年又是新的一年。我刚刚在一门课的其中考里拿到了94%!特别高兴。上个周五和周六又去体验了我们xxx大学特别有名的酗酒派对生活。发现还是桥牌和欧式桌面游戏适合我。以前我一直不能接受自己为什么和其他主流学生的兴趣不一样,现在接受了就好多了。
我很期待能在四大开始我的career.
这个星期四跟PwC (普华永道)面试。下个星期跟EY面试。
今天喜欢的四大会计行给了我明年的full time offer. 真高兴。(鼓掌。。。。)
我现在又有新的想法了。
我觉得为了长大能完全融入加拿大的白人生活,一定需要放弃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我太受中国文化影响了。
男孩子成熟的晚。我好几个同学上大学才开窍。好在加拿大的大学很容易进,进去了再努力也不迟。
假如你儿子喜欢上一个学习特别好,特别上进的女生,肯定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http://www.rolia.net/f/post.php?f=0&p=8773995 |